众所周知,随着年龄增长,我们往往变得不那么爱运动了。传统观点认为这是肌肉质量、力量下降以及行动能力下降的原因。但最新研究却显示,其根本原因可能与大多数人在49岁之后大脑发生的变化有关。减少运动与大脑发生变化是相关影响。
最新研究显示,多数人在49岁之后运动锻炼习惯会明显下降,可能与大脑关键区域的年龄相关变化密切相关。
传统观点认为,随着年龄增长,肌肉质量和力量下降是导致体力活动减少的主要原因。然而,最新研究发现,大脑结构和功能的变化,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相同重要角色。研究人员分析了18~81岁参与者的大脑MRI影像数据及其自我报告的运动锻炼习惯。结果发现,体力活动水平出现明显下降,大约在49岁左右。进一步分析显示,大脑中“显著性网络”等关键区域变化,与体力活动减少高度相关。显著性网络涉及注意力调节和自我控制等执行功能,这些功能对于维持运动习惯至关重要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这些大脑区域的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,影响个体抑制“久坐”冲动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能力。研究人员指出,保持中年时期的运动锻炼习惯,对于巩固大脑执行功能、延缓与年龄相关的体力活动下降具有重要意义。此前多项研究也证实,规律的体能锻炼有助于保护大脑白质和灰质结构,降低认知衰退和痴呆风险。此外,运动还能通过改善心肺适能、情绪和睡眠,间接维护大脑健康。长寿医学专家建议,应当在中年阶段建立并维持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,不仅有助于身体健康,也可以延缓大脑老化,提升晚年的生活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