想知道自己有没有老?主要看这两个器官!最新4.5万人研究:大脑和免疫系统是长寿关键,它们保持年轻,即使其他器官衰退,身体也能稳住

发布日期:2025-09-17 06:49:51   来源 : 生物谷    作者 :生物谷    浏览量 :50
生物谷 生物谷 发布日期:2025-09-17 06:49:51  
50
在我们的生活中,总有那么两类人:一类是“不服老”的,觉得自己头脑清晰、腿脚灵活,和年轻时没啥两样;另一类是“天天喊老了”的,今天腰酸,明天背疼,后天心脏不舒服......不知道各位读者朋友,你是属于哪一种?


其实,这两种状态背后,不仅仅是心理作用,更是每个人体内各个器官的“生物学年龄”在以不同的速度老去。


最近,一项发表在《Nature Medicine》上的重磅研究,通过对近4.5万人的血液蛋白质进行分析,首次实现了通过血液检测评估11个器官的衰老状态,并且他们发现:大脑和免疫系统的“年轻程度”,竟然是预测你是否长寿的关键!比如,“年轻的大脑”对阿尔茨海默病的保护作用,甚至堪比携带两个APOE2保护基因!


是不是突然觉得,“不服老”可能真的不是盲目自信,而是一种科学?


图片1.png 

为什么要做这个研究?


衰老是所有生物无法逃避的过程,但不同器官的衰老速度并不一致。有的人肝脏还年轻,大脑却已提前衰老;有的人心脏还在“蹦迪”,肾脏却早已“退休”。如何准确、无创地评估不同器官的生物学年龄,一直是抗衰老领域的核心难题。


本研究旨在利用血浆蛋白质组学技术,通过血液中器官特异性蛋白质的水平,构建机器学习模型,预测11个器官的生物学年龄,并探究其与未来疾病发生、死亡风险之间的关系。


研究对象与流程


研究人员分析了英国生物银行(UK Biobank)中44,498名40–70岁志愿者的血浆样本,检测了约2,916种蛋白质。并且,通过以下步骤构建了“器官年龄模型”:


1. 识别器官特异性蛋白质:利用GTEx数据库中的组织RNA表达数据,筛选出在某一器官中表达量至少高于其他器官4倍的蛋白质(如神经丝轻链NEFL来自大脑)。

2. 训练年龄预测模型:使用LASSO回归模型,基于这些蛋白质的水平预测个体的实际年龄。

3. 计算“年龄差距”:预测年龄与实际年龄的差值,经标准化后得到“z-scored年龄差距”,正值表示器官“老化”,负值表示“年轻”。


此外,他们还建立了“全身性衰老模型”(使用非器官特异性蛋白质)和“常规衰老模型”(使用所有蛋白质)作为对比。


图片2.png图1 基于血浆的生物器官年龄模型


器官年龄差距具有独立性和稳定性


研究结果表明,不同器官的生物年龄彼此之间相关性很低(平均r=0.21),即每个器官确实是“各老各的”。例如,一个人的心脏可能已经明显老化,而肾脏却仍保持相对年轻的状态。


基于这种器官衰老的异质性,研究团队进一步将人群区分为“极端老化者”“多器官老化者”等类别。这里值得注意的是,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参与者被归类为“多器官老化者”,这类人群在后续追踪中显示出显著更高的患病和死亡风险。这一发现首次在系统层面揭示:器官间衰老的不同步性,与其对健康结果的深远影响密切相关。


除了评估器官年龄,研究团队还进一步探讨了这些指标预测未来疾病发生的潜力,结果非常引人注目。如下图所示,通过对参与者2至17年的健康记录进行分析,他们发现:器官的生物年龄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高度相关。具体来说,大脑老化每增加一个标准差,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就提高约1.8倍;若大脑处于“极端老化”状态,该风险更升至3.1倍,其效应相当于携带一个APOE4高风险等位基因。相反,大脑若为“极端年轻”,患病风险则大幅降低74%,保护作用堪比携带两个APOE2保护性基因。


图片3.png图2 器官年龄预估疾病发生


大脑和免疫系统状态是健康、长寿的关键


除此之外,数据还显示,多器官同时老化会显著推高多种疾病的发生风险,而若多个器官——尤其是大脑、免疫系统和肠道,保持年轻状态,则能有效降低如糖尿病、慢性肾病和骨关节炎等的发病概率!


并且,分析结果证实:生活方式会在分子层面留下深刻的“衰老印记”。不良习惯如吸烟、饮酒、缺乏运动、频繁摄入加工食品或睡眠不足,都与多个器官的加速老化显著相关。相反,高教育水平、定期锻炼、多摄入富含脂肪的鱼类和新鲜蔬果的人群,其器官往往更显“年轻”。甚至一些常用药物和补充剂——如布洛芬、维生素C、鱼肝油和复合维生素,也被发现与大脑、肾脏或胰腺的年轻状态有关。这一切表明,日常选择真的是会实实在在地影响我们的生理年龄。


更值得注意的是,身体中“老化器官”的数量与死亡风险呈明显正相关。哪怕仅一个器官显著衰老,死亡风险也会增加一至三倍;若多个器官同步老化,风险更是呈阶梯式上升。不过研究也指出,并非所有“年轻器官”都能带来生存优势——只有大脑或免疫系统保持年轻状态,才显著与低死亡风险相关。如果两者都保持年轻,个体的生存优势会更加明显!换句话说,大脑和免疫系统很可能是人体整体健康状态的核心代表,它们的活力,才是真正的“长寿底色”!


小结


总之,这项研究不仅在科学层面有突破性意义,更为现实生活带来诸多启发。它为“个体化抗衰老”提供了可量化、可追踪的指标体系——只需一管血,就能预测器官健康、疾病风险乃至寿命长短。相比传统血液检测如肾功能或炎症指标,这些蛋白质模型更全面、更前瞻,更能捕捉微小却关键的生理变化。


由同一团队于 2023 年发表在 Nature 的工作【2】首次证明血浆蛋白能揭示器官的衰老特征,而这次的新研究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,将“器官衰老”直接与长寿联系起来。与此同时,本研究也呼应了 2025 年 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 的 Whitehall II 队列研究【3】,后者更强调不同器官衰老特征对疾病风险的预测。三者合在一起,逐步勾勒出一个清晰蓝图:通过血浆蛋白组学,人类有望在衰老表面化之前就提前识别风险,并寻找干预契机。


当然,研究也存在一定局限。例如,蛋白与器官的归属是基于RNA表达间接推断的,仍需进一步实验验证;数据以欧洲人群为主,其他族群可能存在差异;且“极度年轻”的器官状态并不总是更健康,可能存在“过犹不及”的情况。研究者也指出,未来需要结合长期随访、多人种样本及干预实验,来全面验证这些模型的实用性和精准度。


不过总的来说,这项研究标志着我们离“科学抗衰”又近了一步。未来,我们或许不再需要复杂 invasive 的检查,仅靠定期血液蛋白质组分析,就能判断自己的大脑和免疫系统是否还“在线”,真正实现对健康衰老的主动管理。


源自网络,仅供参考。

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资讯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客服,我们将尽快处理
Copyright©2020 | 版权所有:挪亚生物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
云计算支持 反馈 枢纽云管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