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十年来,科学家们一直探索影响人类健康的核心问题并希望揭示其中谜团。最新《食品智能》一书作者的观点是:他们发现无论采用低碳水或低脂饮食,对减肥都没有显著效果。作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科学家,作者也尝试各种方法,未能成功减重,通过各种测试方法也未能找到答案。他们的结论是“这不是你的问题,是食物的问题——人类食物已不再是从前那样安全了”。
科普记者Julia Belluz和科学家Kevin Hall合著新书《食品智能》揭示:慢性疾病流行和肥胖危机的根源,并非个人缺乏意志力,或者没有找到合适健康饮食方式,而是我们所处环境已经是“有毒食品”环境了。过去20年来,两位作者一方面在实验室对比不同营养比例的饮食健康影响,另一方面,亲身尝试了无数种减肥新潮方法,最终发现个人再努力或基因、体质并不能解决肥胖难题。他们认为,各类健康自媒体、健康营养补剂、智能可穿戴设备和定制私人健康方案等等,事实上早就了数万亿美元的大产业,但对健康危机几乎无济于事。社会的饮食环境充斥着大量超加工食品,“高适口性”美味设计,让大人和孩子们无意中摄入了大量热量和脂肪。他们的研究发现,只要身处充满超加工食品的社会环境,即使不故意多吃,人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增重;反之,减少或控制超加工食品的供应,人们自然而然会减轻体重。研究进一步显示,当全球化和西化饮食模式取代了传统饮食,无论是移民,还是本国居民,肥胖和慢病比例都在急剧上升。这些事实证明了是生存环境,而非个人选择,才是各种疾病的关键诱因之一。要想真正推动个人和人群健康改善,依赖所谓“健康产品”远远不够。最有效的方法是强有力的食品政策和生活环境治理,例如针对高糖高盐食品征税、张贴警示标签、限制市场广告推销、补贴健康食品,特别是在学校和医院推广普及健康饮食。最后,作者强调,肥胖不是个人懒惰或者意志薄弱,是公共卫生政策"失灵”,让人们的食品卫生环境“失控”。只有净化安全和健康食品环境,减少超加工食品供应,推广真正的健康饮食模式,才有可能最终降低慢病负担,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和成效。